-
馮友蘭與國立河南大學
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終生供職于高等院校,先后執教于五所大學,后來易名為國立河南大學的中州大學是他歸國后任職的第一所大學。在紀念河南大學建校一百一十周年之際,馮友蘭和這所大學的關系自然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
-
“人生何處不相逢”說的是何處?
“臨川樓上柅園中,十五年前此會同。一曲清歌滿樽酒,人生何處不相逢?!边@是北宋詩人晏殊的七言絕句《金柅園》。
ZUO JIA YIN XIANG
01一樁事實的諸多謎團——魯迅與陳賡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無可置疑。只是,由此展開的分歧卻構成一個個謎團,讓人有撲朔迷離之感。我很想把這個只在專家之間討論的故事講述給更多讀者。于是,就想對這些分歧、爭論進行梳理,以獲得對故事主體的了解。
02滬上風情:胡適的上海書寫(1904-1910)
胡適一生有三段時間集中在上海:一是1891年12月至1895年2月,胡適出生上海,跟隨母親學語習步;二是1904年2月至1910年6月,胡適求學上海,先后歷經四所學校;三是1927年5月至1930年11月……
03古遠清:快筆、快語、快人、快樂
剛剛過去的2022年12月27日,古遠清先生在武漢猝然離世,享年81歲。哀傷之余,不禁想起關于他的一些往事——
04新文化運動中的章太炎
1916年蔡元培擔任校長后,聘請劉師培、周作人進入北大,讓與章太炎在清末頗有往來的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使北大章門力量越發壯大。
榮新江:學恩深似海,情誼暖如春——悼念徐文堪先生
文堪先生坐著輪椅,身體顯得非常虛弱,但他堅持發言,給予高度評價。他無法與大家一起用餐,早早由家人護送回府。當時我和大家都沉浸在新書出版的喜悅之中,沒有想到這次會面竟是我與文堪先生的永訣。
來源:文匯報 | 榮新江 2023/01/17
記周一良先生所贈西文藏書
周一良先生是北京大學歷史系的教授,一生的學術成就很突出。周一良先生與季羨林先生在大學里是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依一般的看法,二位先生一個在東方學系,一個在歷史系,專業上有很大的不同……
來源:文匯報 | 王邦維 2023/01/16
陳平原:全集不全之宿命
誰都知道,“全集”不可能全,于是各種“集外集”“補編”“拾遺”等層出不窮;而每回增訂或重編《魯迅全集》,最著意的便是增加了幾篇佚文。而且這是個無底洞,只要不斷發掘,必定能有所“發現”。
來源:北京日報 | 陳平原 2023/01/13
《浮生六記》:書寫日常生活的平淡之美
當我跟隨演員們的腳步緩緩走進滄浪亭的那一刻,忽然產生一種穿越時空的恍惚感,不知道是自己走進了歷史,還是歷史來到了現實。感謝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它讓以往案頭密密麻麻的文字符號還原為眼前鮮活亮麗的風景。
來源:光明日報 | 苗懷明 2023/01/12
朱自清日記中的細節與真實
朱自清有記日記的習慣,其留存的日記,后被其子朱喬森整理,作為《朱自清全集》第9卷和第10卷出版。這兩卷日記,雖然有刪節,有錯訛,但其史料價值依然突出。
來源:《新文學史料》 | 劉衛國 2023/01/11
茶葉罐的百年圖景
過了臘八之后,年味兒逐漸濃厚了起來。這時候京城的茶葉店,也迎來了一年當中的旺季。不少老字號茶莊的門前,又排起了選購茶葉的長隊。
來源:北京晚報 | 楊多杰 2023/01/10
宋朝的遠洋貿易嘛…… 有點兒美食在船上
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人在其中,日擊牲酣飲,迭為賓主,以忘其危。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李開周 2023/01/09
《子夜》解讀九十年
葉圣陶在其主編的《中學生》廣告上(一月三十一號)稱:“本書為茅盾最近創作,描寫1930年的中國社會現象,書中人物多至八九十,主角為工業資本家、金融資本家、工人、知識分子青年等四類……”
來源:光明日報 | 林傳祥 2023/01/06
杜澤遜:《四庫存目標注》的撰著與出版往事
人世間的一切事業,只要你真心喜歡做,那就確確實實是以苦為樂,以苦為甜。我要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從事古籍整理的機會,更要感謝我的師長和好友,給了我無數的支持幫助和鼓勵,成果是重要的,但更寶貴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來源:澎湃新聞 | 杜澤遜 2023/01/05
羅雪村:畫憶柳鳴九先生
有人解意:在一個變化無常的世界,人生一世,盡應盡的責任,不計生死禍福,不求生命以外的東西,最終回歸自然,海闊天空,自得永恒。是否也似柳鳴九先生意?
來源:文藝報 | 羅雪村 2023/01/04
顧炎武為什么能提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和“天下”常被作為同義語使用。但顧炎武認為,“國”和“天下”存在本質差異,“亡國”和“亡天下”不能混為一談。在他看來,如果整個民族禮義喪失,道德淪喪,文明墮落,將天下不保。
來源:學習時報 | 滿新英 2023/01/03
才華橫溢的歐陽修
歐陽修的文學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詩詞兩個方面。歐陽修的散文具有獨特的美學風格,其表現手法主要不是體現在對事物的單純模擬和精雕細琢上,而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繪、記敘,寄情于景。他的散文,大多具有言近旨遠的靈感氣韻。
來源:學習時報 | 龔齊珍 甘根華 2022/12/30
圍爐煮茶不宜“向后看”
在大城市的年輕群體中,“圍爐煮茶”突然成了“新晉網紅”,風靡起來。贊者稱此法在茶圣陸羽的《茶經》中有載,是最古早(傳統)的飲茶法,如此“復古”,體現了文化自信;彈者則稱別人煮茶如天仙,自己煮茶灰頭土臉,復興這種只為拍照片的偽傳統,純屬矯情。
來源:北京晚報 | 黃逸 2022/12/29
劉海燕:老一代學人的精神氣象
新時期文學以來,河南文壇上的“三套車”——孫廣舉(孫蓀)、劉思謙、魯樞元,都曾引領時代人文精神和文學理想的潮頭,深深影響了幾代讀者,這影響還將在時光中持續。
來源:河南日報 | 劉海燕 2022/12/28
林徽因設計的封面與刊頭
林徽因是詩人,是建筑設計師,是中國建筑史學家,是中國古建筑調查考證保護的先驅,是景泰藍工藝再生的推動者,是新中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花飾的主要設計者。大家很少知道的是,她還曾設計過話劇舞臺和報刊書籍的刊頭封面。
來源:中華讀書報 | 李傳璽 2022/12/27
拉摩斯公寓,燈光長明
“我總在北四川路兜圈子”,魯迅晚年在給蕭軍、蕭紅的信中這樣說。確實如此,他自1927年10月攜許廣平抵達上海虹口,9年多遷居3次,從景云里(今橫濱路35弄23號)到拉摩斯公寓(今四川北路2093號3樓4室)再到大陸新村(今山陰路132弄9號)。
來源:解放日報 | 張廣智 2022/12/26
金岳霖的“好玩”
金岳霖在西南聯大執教時,主講邏輯學,盡管他講得非常有趣、津津有味,但還是有些學生覺得這門學問十分枯燥,于是好奇地問他:“金教授,您為什么研究邏輯學?”金岳霖笑著回答道:“我覺得它好玩?!?
來源:人民政協報 | 張雨 2022/12/23
豐子愷:小中能見大,弦外有余音
豐子愷的漫畫創作和散文創作的起點很高。一九二一年,因為在日本留學十個月,受日本漫畫的影響,豐子愷回國后的漫畫創作煥然一新,一九二五年,豐子愷出版第一部漫畫集《子愷漫畫》。
來源:《書城》 | 鐘桂松 2022/11/11
2022,10篇文章在文史頻道備受矚目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與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繼續一同關注歷史現場,博覽文學精粹,漫話學林春秋。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3/01/03懷念 | 二〇二二,斯人遠行
我們懷念這些先生們,不僅是在一個新舊交替的節點上紀念他們為文藝繁榮和知識開拓做出的卓越貢獻,更是希望在這個寒風未盡的特殊時刻,重溫前輩們深刻、豐富的一生,拒絕遺忘和遺憾,汲取薪火相傳的勇氣。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12/30文史漫談 | 南明往事:亡于權力分配
“以史為鑒是中國的傳統,可惜過去絕大多數史家制作的鏡子里,侏儒們被拔高了,堅毅挺拔的形象被歪曲了……”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05/07文史漫談 | “女人何故屬男人”
聶紺弩堅信“人類的愚昧不會是永久的”,“未來的女性將不再柔弱,我們的女同胞的受難與死亡也許是最后一次”。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03/08文史漫談 | 側近政治與精神閹寺
沈從文有意提醒,精神閹寺并沒有隨著古典的終結長久緘默,它的間歇性發覆要求人類對避免成為文明的齒輪保持警醒。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陳澤宇 20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