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生活,需要新的語言來講述
《燕南園的星空:北京大學女詩人詩選》 李少君 主編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023年1月 北京大學女詩人詩選,這個作者群體天然便帶有諸多凝視要素,最高學府、校園詩歌、性別寫作,但詩歌仍有其固執的倫理,若拋開這些標簽式的表述回到詩歌作品本身,便能發現所謂北大女性詩人群,僅是同樣對語言和詩歌抱有強烈熱情的寫作者們。
關鍵詞:  《燕南園的星空》2022-12-30
-
《煙霞里》:小人物與大時代的直接對話
作為小說家,魏微常常顯得“不合時宜”。
2022-12-30
-
草白:發明另一種“現實”
迄今為止,我在城市生活的時間遠遠超出鄉村。
2022-12-30
-
《生命是一部書》:真誠可貴的生命之書
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余秋雨等學者散文的出現并引起巨大反響,學者散文已成為繼文化散文、女性散文后又一散文樣態的重要分支。
2022-12-30
-
記憶·目擊·凝思:王學芯的詩歌智慧
對王學芯長篇組詩《彼此的彼此》的閱讀,是我近年來詩歌閱讀中刻骨銘心的一件事。
2022-12-30
-
“深圳詩歌”:樣態、經驗與啟示
當我們回望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中國詩歌版圖,其中深圳具有甚為特殊的意義。
2022-12-30
-
近年“筆記體小說”創作與傳統的當代轉化
內容提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帶有“筆記體小說”文體特征的小說創作嘗試者頗多,其中不乏佳作。
關鍵詞:  筆記體小說2022-12-29
-
從人類學視角看《誰在敲門》中的民間文化景觀
21世紀以來,中國鄉村社會經歷了政治、經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諸多變革,城市文化幾乎經歷了摧枯拉朽式的推進,民間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或者說文化自生能力。
關鍵詞:  《誰在敲門》2022-12-29
-
工業與城市文學:想象與遮蔽
以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新感覺派”小說、張愛玲等的“市民小說”為代表的“咖啡館里青年男女的浪漫史,亭子間里失業知識分子的悲哀牢騷,公園里林蔭下長椅子上的綿綿情話”① 的“消費”都市,在某種程度上建構起中國“城市文學”最初的現代面容;八九十年代的“文學上?!本燮鹚姆轿幕芯?,重新掀起對城市文學的探尋熱潮……若將城市文學置于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視野中考察,其隱約若現的面容,實際上還有另一脈絡。
關鍵詞:  城市文學2022-12-29
-
《平原的密碼》的儒道互補格局
由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的《平原的密碼》,是作家許輝最新的散文精粹,近期第二次印刷并面世。
2022-12-29
-
康志剛《滹沱人家》:鄉村生活方式和文化精神的蛻變
康志剛的長篇新作《滹沱人家》(花山文藝出版社)延續了他熟悉和擅長的農村題材,通過群像式的人物和幾代人的命運,對從農村集體經濟時代到半個多世紀以來北方農村生活變遷的圖景進行了活態呈現。
2022-12-29
-
簡說田珍穎的文學評論
2018年,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將“中國報告文學事業特殊貢獻獎”頒發給80歲的田珍穎,頒獎詞中對她的創作、編輯、評論三方面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2022-12-29
-
王干《人間食單》:美食里的人間煙火
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的技藝、餐具的考究、文學的表述,異彩紛呈,不一而足,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12-29
-
古遠清的史脈、史境和史跡
內容提要 古遠清在世界華文文學研究領域碩果累累,研究范圍廣,研究成果多。
關鍵詞:  古遠清2022-12-29
-
陳艷敏《循著那抹亮色找尋你》:“寫下來的東西照亮了世界”
于今看來,細品“書信”二字常有恍如隔世之感。
2022-12-29
-
《天空有朵吉祥的云》:瑣碎日常中的人性細節
安諒的小說《天空有朵吉祥的云》(載《北京文學》2022年10期)會讓人想起自己的生命中出現過的那些痛苦、混亂甚至恐懼的時刻。
2022-12-28
-
《銀魂》:我看見他走在歷史的崇山峻嶺中
南方多才子,我曾經把趙柏田先生劃為南方寫作的代表。
2022-12-28
-
學科視野、學統傳承與學術眼光
《山東師范大學學報》歷史悠久。
2022-12-28
-
被詩注視的歷程
詩是文學的濫觴,是起源最早、群體廣闊、文脈完整的藝術形式,是“四兩撥千斤”的文學形態。
2022-12-28
-
周齊林:在場的思索與書寫
在廣東的青年作家中,周齊林是頗有代表性的一位。
2022-12-28